第9章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0-11-25 00:27      字数:7846
  李氏听到这里,只觉五雷轰顶,她那样懦弱的脾气,居然都能恶向胆边生,恨不得冲上去给刘氏来个鬼上身,可惜,她冲了几个来回,刘氏一些知觉都没有,倒把她自己累得轻飘飘的落不着地。
  ------------
  第15章 杀人偿命
  夕阳还未下沉,灿烂的余光斜照庭院,风入雕窗,已经带着几分夏日的热意,但春归听着阿娘悲愤不已的叙述,虽是她的大胆推测得到了证实,可是有一种极尖细的凉意,四蹿体内遍布到了脊梁和指端,她几乎能清晰的感觉到毛孔在颤栗,指掌在痉挛,她想起其实从不喜欢的嗣兄华曲,当年跟在宗长身后,畏畏缩缩喊她“妹妹”时,面孔上羞涩的潮红。
  在嗣兄还没有被引诱得贪赌的时候,每当去汾阳城,会给她带回几件玩意,开始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偶或糕点,后来就变成了诗文书籍抑或笔墨纸砚,当她微笑着道谢时,嗣兄便会得意洋洋。
  阿娘思悼父亲,积忧成疾,嗣兄也会哀声叹气,小心翼翼在旁劝慰。
  看她夜深还忙着女红,也会阻止,担忧她伤了眼睛。
  每每她劝导嗣兄要知上进,华曲总是红着脸,不敢争辩。
  当顾华英打算利用她攀附郑三爷,阿娘愤怒不已一口回绝时,面对恼怒的宗家长孙,胆怯的华曲竟然也敢劝阻:“妹妹的婚事全凭阿娘作主,族兄还是莫要强求。”
  也会向春归保证,说决不会向权贵妥协,虽这样的保证实际上苍白无力。
  但春归明白,嗣兄并不是口是心非,至少在她的婚事上,嗣兄没有向宗家让步,他甚至提议先给春归定下一门婚事,免得宗家再行盘算,可惜当时春归仍在为父亲守丧,不能议亲。
  待刚刚除服,就生大变,嗣兄欠下大笔倍贷不告而别,原来是被宗家谋害,已成坑中冤骨。
  魂婢渠出却看这一对母女,一个悲啼不已,一个默默哀怒,她轻轻一声冷笑:“你们两个,还真是伪善,明明落到这个处境,全因那不成器的嗣子,他死了岂不正好如愿?这样惺惺作态,还真可笑。”
  李氏一贯不喜争论和辩解,并不理会渠出的讥笑,春归却看向她:“我的嗣兄,虽然确有不知上进、嗜赌成性、好吃懒做等等不足,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更不是一个优秀的兄长,但难道他就应该死不足惜?而且他死与不死,并不妨碍宗家侵吞我家的财产,他之所以会被谋害,是因他虽然懦弱,但也反对把我送给他人为外室贱妾,正是因为他在这一件事上,对于顾华英而言成了绊脚石,不利于顾华英攀附权贵,才引来杀身之祸。”
  春归转身,将雕窗完全敞开,这样她就能看见残阳如血,在山峦起处,释放着一日将尽时最后的艳丽。
  “如果因为不那么优秀的人枉死,就该漠视甚至叫好,这样才不算伪善,才算情理,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承认弱肉强食,那么我就不应该仇恨宗家,而应该怨恨自己生来微末,活该任人鱼肉,如果这才是公道,当一口生气断绝,魂魄又何必留连不去,所有的执念也都不该成为执念了。”
  最后几句话意颇为隐晦,渠出却听明白了,她习惯性的两眼圆瞪,却并没有反驳,反而转为若有所思,良久后才问:“那你打算怎么做?”
  “杀人偿命。”春归冷冷吐出四字。
  但要让作恶者罪有应得,对于如今的春归而言,却并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她正在思谋计划,没想到宗家就又开始了新的行动。某日,顾老太太召唤春归往见,兴老太太却几乎日日来灵堂照应,帮忙应酬前来吊唁的女客,正好在场,于是自告奋勇就跟着春归一齐到了顾老太太的屋里,两个老妯娌,暗藏旧嫌隙,当碰面就像冲屋子里放了一火铳,嘴巴里各含了口硫磺。
  顾老太太好容易才想起言归正题,冲兴老太太翻起白眼以示暂且停战,指着在一旁站了许久,耷拉着头的两个婢女让春归瞧:“你婚事在即,我这伯祖母,总不能让你孤伶伶嫁去夫家,择了这两个婢女给你,今日起,她们就在你身边服侍,那郭妈妈和文喜,都是沈夫人身边得用的人,总不好一直留在我们家,耽搁了主家那头的事,我也替你备了礼,好好谢过她们,先让回知州府衙去。”
  兴老太太便盯着两个婢女看,见都是妖妖娆娆的身姿,眉目含情的品格,哪能不明白老妯娌转的是什么念头,可要说来,春归是低出高嫁,那赵大爷既是嫡长子又有前途似锦,必是拦不住将来纳妾的,陪嫁丫头挑两个水灵妩媚些的,确也让人讲不出什么毛病来,不好挑刺。
  只说道:“未来姑爷家,可是宰辅门第,规矩当比咱们要多,这两个婢女的身契,还要一并交给春儿才是。”
  这也是合情合理,顾老太太不能拒绝,只暗自冷笑:给了这死丫头身契又如何?两个奴婢,一个是家生子老子娘还留在宗家,一个虽是外头买的,也不是不能用她的家人作威胁,还怕她们背主,被死丫头收服不成?
  春归却并没怎么留意那两个婢女,先说郭妈妈和文喜的事:“原本儿也生怕耽搁沈夫人的事,不敢久劳郭妈妈两位,然郭妈妈却坚持说留下照应,正是沈夫人一再叮嘱,倘若儿坚持送两人回去,只怕沈夫人会误解,不怪儿不识好歹,倒以为是伯祖父及伯祖母硬要拒绝沈夫人的好意。”
  兴老太太连忙附和:“沈夫人既是不在意,弟妹又何需固执?沈夫人可是明白得很,春儿在宗家是何等处境,之所以留下这两个仆妇,可不就防着弟妹又犯糊涂呢。”
  这一军将得,顾老太太只好作罢,哪知春归又再得寸进尺:“原本宋妈妈一家,也是服侍祖父、祖母的旧仆,宗妇那年说宋妈妈女红好,梅妒、菊羞又伶俐讨喜,问阿娘借上些时日,孙女儿原本不敢讨还,只出阁在即……伯祖母虽另指了两个姐姐,但两个姐姐乃长辈所赐,正如当初伯祖母指派代替宋妈妈一家的仆妇,阿娘与孙女都只能尊重着,不好差遣她们,孙女去了别家,身边总不能缺少了能做粗重活的人。”
  原这宋妈妈,是春归的祖父顾长宁分家另居时,便分得的家生仆,很是忠心,她的女儿梅妒菊羞,是伴着春归从小长大,情谊不像主仆倒如姐妹,可惜春归父亲一过世,宗家便硬找了个借口,用另一房仆妇把宋妈妈他们换了回去——当初,宋妈妈的身契也并没有交给长宁一房,李氏又懦弱,不敢违逆宗家,虽不舍旧仆,也没有拒绝。
  结果替代宋妈妈的仆婢,根本就不听李氏和春归差遣,惯爱翻着两白眼,说他们是老太太的人,尊贵得很,李氏和春归倘若稍有责备,就是不孝不敬。
  后来李氏变卖了田产,也没闲钱养这几个仆妇,干脆就把他们还给了宗家,母女两身边一个下人都没有了。
  顾老太太当然也不是多么看重宋妈妈,无非存心刁难李氏母女,才没事找事罢了,现下又哪肯让春归如愿:“宋家的侍奉时犯了差错,也不知罚去了哪处庄子,一时半会儿,寻不见人。”
  春归自打有了柳暗花明的转机,就开始盘算着要寻回宋妈妈一家,哪能没有准备?
  提醒道:“并没有去外头庄子里,孙女打听过了,宋妈妈负责内院的洒扫,宋叔父子两负责饲养牲畜,一家子都还在宗家领着差事呢。”
  顾老太太含的那口硫磺就从嘴巴里轰然炸响:“长者赐不敢辞,你还有没有规矩!”
  “孙女不敢不领伯祖母的好意,只是……这两个姐姐孙女是万万不敢劳动的,也只好恳求伯祖母,将宋妈妈一家,也给孙女当作陪房。”
  兴老太太连忙助拳:“要说来,宋家的本就是济沧一房旧仆,他们可不算在济沧媳妇变卖产业里头,是在这之前,硬是被弟妹给索换过来,济沧媳妇既然把索换的仆婢交还,弟妹也没有霸着宋家的一说,横竖宗家也不缺洒扫、饲养的人手,何苦再落下贪得无厌的口实?春儿要嫁去宰辅门第,又是去作长孙媳,身边只带着两个丫鬟也太单薄,是得加上一户陪房才算合适。”
  这一军将得更绝,顾老太太满口的硫磺都抵抗不住了,只好气哼哼的妥协。
  春归今日,也下了决心要强势反击,并不满足于讨还旧仆,紧跟着又逼进:“伯祖父也答应了另为先君先慈过继承祧子嗣,只当初为了替华曲哥哥还债,阿娘已将田亩变卖予宗家,伯祖母也知道,川七伯一房,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彬哥哥既过继给了阿爹,日后总不能再靠川七伯接济,孙女便想着,用阿娘嫁妆里仅剩的一处屋宅,周转出资金,将父祖从前的田亩赎买回来,交给彬哥哥经营,如此彬哥哥不愁生计,既来祭祀家祠,又能专心学业。”
  这回兴老太太甚至不等老妯娌发火了,又是一番言语挤兑:“也就是春儿,别看是个待嫁闺阁的女孩,才能为父祖、嗣兄想得如此周道,要换作另一个贪利短见的,哪里舍得把亡母留给她的宅子用来赎回田地交给嗣兄经营,到底是她爹娘,一个考中了举人,一个也是官宦门第出身,教养的女孩,莫说我们,比宗家这一辈的女孩都要强出一头来,弟妹呀,也不是我说你们,看看你家淑贞,现在是个什么德性,你若还不改过,别说你宗家,我们汾阳顾氏整个宗族,都要受人诽议鄙夷了。”
  她看着顾老太太直翻白眼胸膛起伏,活像把就要炸膛的火铳,还不罢休:“要说来,济沧侄儿没了,荣兄弟这个伯父算计孀妇孤儿的家产就太不地道,春儿不计较,那是她孝顺知礼,懂得规矩,但咱们这些当长辈的,可不能太不要脸皮,当初你们逼着济沧媳妇,贱价便买了这多良田,如今可不能加价才肯转手,否则,各位族老可又该和荣兄弟好生理论了。”
  兴老太太如此仗义,当然是现今这样的情况,交好春归比交好宗家更为有利,再说逼着宗家同意让春归原价赎回田地,于顾长兴一房没有丝毫损害,她乐得添柴助火,看宗家吃一闷亏。
  顾老太太越是气得死去活来,兴老太太就越是乐得心花怒放,觉得整个人都年轻了不下十岁,她已经很久没在老妯娌这宗妇面前,如此扬眉吐气了。
  ------------
  第16章 连连反击
  宋妈妈一家是铁定能讨回来,至于赎买田产的事却并非顾老太太就能独断拍板,春归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意愿,没等老太太开口轰人,就极知情识趣的先行告退,在这节骨眼上,她可不能就这样把老太太气死,一来太过便宜了这位,再者也实在得不偿失。
  不过一转身儿,春归却并没有停止反击。
  她掺着兴老太太一边往外走,一边压低声儿道:“伯祖母有没觉得,刘嬷嬷今日一言不出,实在太过反常。”
  “你若不提醒,我还真没注意!”兴老太太缠着小脚,又上了岁数,虽没几步路,行走起来也是颤颤巍巍慢慢吞吞,便干脆在一处树荫下,设着的石墩子上坐下来,又指着另一个让春归也坐,才道:“那老刁奴,往常最是蛮横,虽不敢顶撞我,见我把她家主母挤兑成那样,必定也会帮腔,确然今日有些反常,倒像是突然就很畏惧我的模样。”
  “不是孙女儿自大,恐怕刘嬷嬷真正畏惧的人,并非伯祖母呢。”便压低声儿,把她的猜测有所保留的道出,隐瞒的当然是通过阿娘的亡灵窥听证实那一段。
  兴老太太神色顿时肃厉:“春儿,你这猜疑可非同小可,到底有没有实据。”
  “不瞒伯祖母,孙女并没实据,可一想到这些疑惑的地方,心里总觉得不察探清楚不踏实,所以,孙女希望伯祖母能援助,再行试探。”
  兴老太太这回没急着应允,思量了足有一盏茶的时间,才道:“要真是,宗家行为这等谋害人命的歹毒事,国法不容,顾长荣还有什么资格为一族之长!这事必须要追察,春儿需要什么帮助,直言便是。”
  对于兴老太太这样的反应,春归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一捆竹子——顾长兴夫妇二人对她如此支持,目的又哪里是交好拉拢如此简单?且兴老太太刚才那话,也就挑明了他们的终级目的,或者说交换条件。
  他们可以配合春归,但一定要得到宗长之位。
  “孙女也是忧心不已,宗长之位,关系家族兴衰,在孙女看来,华英哥哥的才品,实在不能胜任,不比得华明哥哥,是靠才学考得生员,又正直上进,考取功名是早晚之事,才能肩挑宗族兴旺的责任。”
  说的虽然是华字辈的子弟,但要若顾长荣不倒,将来顾华英作为宗孙继承宗长是必然的事,也只能顾长荣先倒了,轮到顾长兴掌理族权,他的儿孙才有可能后继宗子。
  春归这么说,实际上就是与兴老太太正式奠定了联盟的关系。
  紧跟着又说她的需要:“今日宗伯母指给孙女那二婢女,定为耳目之用,可试探之事,却不能先露了痕迹,孙女要安排人手,多有不便与阻滞,故而,还望伯祖母指点,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打草惊蛇。”
  这话说得虽然隐晦,但兴老太太却明白言下之意。
  “你虽把宋家的几口旧仆讨回,但他们行事,必被盯梢,更别说那郭妈妈和文喜,且关系咱们家族内务,又是如此厉害的事,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总不好让外人得知……”但兴老太太忽然看了春归一眼,笑道:“真是个鬼灵精,你怎么知道,我在宗家安排了人手?”
  春归垂了眼睑,很乖巧谦虚的模样:“上回伯祖母为孙女终生大事担忧,告嘱孙女,宗祖母另有用意,可孙女想着,宗祖母对伯祖母历来忌防,哪里会在沈夫人来访一日,再兼心里还有那番打算的时候,邀请伯祖母到场?但伯祖母却这么快就听闻了风声……”
  “可惜你这样聪慧,却偏偏是个女儿身。”兴老太太倒是一叹,又再仔仔细细的一番话,很是笃定:“记着我告诉你的这几个人,按我说的法子行事,消息就能递出去,别看宗长和宗妇蛮横,又贪得无厌,要论理家围人,他们那点手段真上不得台面,你放心,只要按我说的,就不会打草惊蛇。”
  春归把兴老太太的交待一字不漏记在心头,这才又掺着她继续前行。
  又不出所料的是,顾长荣这个时候,果然不敢计较赎买田地的事,要说来他们也不算吃亏,因这两年,从李氏那里贱价买到手里良田也产生了不小一笔收益,如今又不是白给,本金一文不少的收回。
  但宗家一房的人,贪婪成了习惯,心里却不会这么想,只把柄已经被人捏在手里头,顾长荣也不是不清楚已经有人在觑觎他的宗长之位,眼下可不是斤斤计较的时候,只能无奈妥协。
  这日傍晚,渠出因为百无聊赖,在宗家里里外外的院子飘荡着玩儿,冷不丁看见顾华英的妻子吴氏迎面而来,她原本也不在意,却当擦肩而过时,忽见吴氏收了脚步,蹙着眉头往她这边儿望了一望,站了有七、八息时长,摇摇头才继续前行,渠出心中便是一动。
  她在尘世飘来荡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知道有一些人,虽不能如春归一样目睹亡灵,却多少有些感应,便好奇吴氏的知觉能到什么地步。
  于是相跟着吴氏,往她脖子后头吹了口气。
  吴氏立即站住,满腹疑惑地回头观望,到底是冲掺着她的婢女自嘲道:“许是最近发生的事太多,弄得我疑神疑鬼不安生,怎么总觉得有人暗中窥望。”
  婢女四顾,笑道:“大奶奶这真是错觉,此处也没个遮挡,敞亮得很,哪里有人窥望?”
  没人窥望,却有个鬼呢……渠出撇了撇嘴,却来了兴致,干脆相跟着吴氏一直往前,直到吴氏掀了帘子进屋,她也直接从那帘外穿了进去,一眼却见顾华英,正半靠在床榻上,和一个水灵灵的婢女眉来眼去的调情。
  就算吴氏走了进来,顾华英也没舍得放开那婢女的小手,倒是婢女臊了,硬是挣脱开来,红着脸给吴氏福了福身,就扭着腰躲了出去。
  渠出盯着吴氏看,没从她脸上看出不高兴来,又撇了撇嘴,心道“这又是个三从四德的贤妇,可惜被顾华英这号货色糟蹋了。”
  只听顾华英一开口,反而不满:“你三摧四请的,硬是把我从外头喊回来,究竟有什么火烧眉毛的事。”
  这时屋子里也就剩下夫妻二人,再加渠出这么一个女鬼。
  吴氏却仍保持着恭敬有礼,就像没听出顾华英的不满来:“原本不敢打扰相公进学,只是……家里这一段儿,当真事故迭生太不安宁,要论来,太爷已经让了步,准许沧大婶子入葬祖茔,可妾身看着,春妹妹却不像就此善罢甘休,先是请了嫡支长房老太太出面,又过继了华彬当她一房的嗣子,紧跟着讨回宋妈妈,还逼着赎买回了田产……春妹妹如今,可算得了势,要论记恨,便是咱们家,尤其是相公,所以妾身是想,相公还当主动与春妹妹修好。”
  顾华英越发不耐烦:“死丫头,要不是当初看她还有几分姿色,正好郑三爷……这也是个挑剔的主儿,娶了个宗室的县主,仍不满足,又看不上婢女、妓子之流,总想讨个倾国倾城,琴棋书画的外室,还指明要良家子出身,我一寻思,小门小户的女子有几个才貌双全,大家闺秀又不肯当人外室,也只有咱们族里这死丫头,必定能合郑三爷的意,果然,郑三爷一相看,就惦记上了,等着她除了服,就要抬去外室,又问着我讨准话,哪知沧大婶子死活不乐意,连顾华曲那怂货也敢就这事冲我瞪眼子,我跟郑三爷竟无法交待了。”
  再加上眼看事情没成,郑三爷那头却先给了他好处,走了路子让他进州学,成了生员,又哪里还容得他反悔?
  偏偏就这一件事,却教顾华英办砸了锅,两头不讨好。
  这时发狠道:“要我的意思,干脆除了这死丫头,赵知州问起来,就说她没那命数暴病死了,赵知州还会为她一个孤女,同我们不依不饶?偏祖父瞻前顾后,连阿爹也不赞同。”
  “相公也别只顾着说狠话。”吴氏叹道:“太爷和老太太,最近也多烦心的事,这不,渝四叔和四婶子,一听华彬非但取代华曲成了沧大婶子一房的嗣子,宗家还把原有的田地都还了回去,又跑来闹一场,说什么待华曲日后回来,又要怎么自处。”
  “顾华曲哪里还回得来。”顾华英冷笑道:“你以为我只是说狠话,不敢下狠手呢,当初我设了套儿,引诱顾华曲输了个血本无归,好心好意劝说,只要他助着我,把那死丫头送给郑三爷,我就替他还了债,他到那地步,居然还不肯,反倒教训起我来,让我别打他妹子的主意,有这个拦路石,我还能成事?早就送了他去见阎王爷,他还想着回来呢!”
  这话把吴氏吓得花容失色,白着脸摇摇欲坠,良久不敢置信:“相公,你这话,是吓唬妾身吧……”
  “我吃饱了没事干吓唬你干什么!”
  “这,这可是一条人命啊……”
  “就顾华曲,连丧家犬都不如,还人命呢。”顾华英冷哼道:“想成大事,不心狠手辣怎么行,我们家的太爷和老爷,就是因为心慈手软,如今才落得这般境地,既不听我的,我也懒得过问家里头的事,在我看来,功名不功名,原本也没什么了不得,就是考上状元又如何,还不得从个七品官熬起,看看荣国公府,送个女儿进宫当了妃子,就够好几代人荣华富贵,我只等着我能作主的时候罢。”
  说完就扬长而去。
  吴氏跌坐在床榻上,好半响又才掩面泣道:“我的爹娘,你们给我挑了这样一门婚事,真是坑死儿也。”
  ------------
  第17章 渠出何出
  此时春归身边,加上宋妈妈在内,平常人眼睛看得到的已经拥着七个仆婢,又还有宋叔父子负责外头跑腿,一下子待遇便远超了宗家的嫡女淑贞姐姐,短短一段时间,俨然今非昔比,再不见孤凄困苦的处境。
  宋妈妈被宗家分派予长宁一房时,还是个年未及笄的少女,如今也快当祖母的人了,因着无论是长宁夫妇还是济沧、李氏,主家待她都一贯恩遇,她铭感在心,原也打算着这一世诚诚恳恳的尽忠,不料半途被宗家强索回来,受些劳苦还是其次,最让她牵挂的还是李氏与春归这两位旧主,只恨自己身为贱仆无能为力,这些年来实在也过得悲愁,尤其当听闻李氏病殁,日日都得哭上个两、三场,而今终于又能服侍春归,她一边庆幸着,想起李氏,明知不该惹春归哀毁,眼泪却怎么也忍不住。
  倒还是梅妒、菊羞两个丫头,好容易劝住了妈妈,待止了哭悼,自然和春归一叙别情,姐妹两和春归年岁相当,自幼一处长大,当年济沧给春归启蒙的时候,也没落下这两个丫头,论起识文断字来,此二婢女竟比宗家的淑贞姑娘还要强些,就算这些年来做了不少粗笨活,一度前途无望,似乎只等够了年龄配个小厮庄户的命运,然而骨子里养成的乐观却没被彻底磨销,如此这别情一叙,叽叽喳喳的仿佛没有尽头。
  至于顾老太太给的那两个婢女,春归只问得她们一个叫娇杏一个唤娇兰,当然不让她们贴身侍候,很省心的亮起“不敢劳动”这面幌子,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二婢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