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对象揣了我的崽[娱乐圈]_116
作者:车厘子      更新:2020-11-15 08:05      字数:2204
  乐维做行程,夏楚参谋,先从看书开始,反正还有好几个月,不急不急,慢慢来。
  客舱灯光调暗,乐维打开头顶的阅读灯,夏楚把座椅调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抱着膝盖坐在座位上,整个人歪倒在乐维怀里。他们坐第一排,也不担心有人看见。乐维一手举着书,一手搂着夏楚,有时夏楚看得快一些,就等等他,有时他看得快一些,就低头吻一吻夏楚的发旋。
  “书上说当地有三百多种菌类,”夏楚道,“咱们去了都吃一遍吧?”
  “行啊。”明明不可能的事,乐维答应得可痛快了,“据说那儿的走地鸡也特别好吃,到时候也尝尝。”
  “嗯。”夏楚往他怀里蹭了蹭,枕在他肩窝里。
  “你想住洱海旁边吗?”乐维问。
  “嗯。”夏楚说,“我有个朋友在洱海边有别墅,以前总叫我去玩,到时候我提前跟他打个招呼,我们住他那儿。”
  “什么朋友?该不会对你有意思吧?”乐维有点酸。
  夏楚白他一眼:“他结婚了,女儿都上初中了。”
  乐维把嘴噘成小黄鸭,夏楚笑着揪了他一下,两人继续看。
  空姐发餐的时候,夏楚已经窝在乐维怀里睡了好一会儿了。乐维怕他冷,两条毯子全盖在他身上,空姐见状要给乐维再拿一条,乐维本想接受,身子一动,夏楚不舒服地咕哝一声,像要惊醒。
  乐维马上不敢要了,对空姐摆摆手,示意她一会儿再说。
  空姐便先服务其他人。
  夏楚难得安眠,乐维拉了拉他的毯子,想他睡得舒服一点,目光不经意越过座椅,与后排两道视线对上,那人赶忙转开目光。
  乐维低下头,也装作没有发现韩松的样子。
  飞机一落地,第二天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开幕式红毯按照惯例要全剧组主创一起出席,夏楚不喜欢公开露面,照例走另一条通道先行进去,韩松则带领着游冬和乐维等主演一起出席。令人惊喜的是,秦梦盈也来了。她直接从泰国飞来,红毯前一天才到。乐维还为她担心,万一坐飞机坐得浮肿怎么办,可第二天的红毯上,秦梦盈用实力诠释什么叫“年轻小花里除我以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且她说得明白,此次前来只为电影助阵,与任何人无关。她来得洒脱,走得潇洒,开幕式红毯之后,没有接受采访,没有媒体拍照,马上又飞回泰国。
  乐维原本还想约她吃顿饭谈谈心,她连这个机会都不给。
  作为唯一入选主竞赛单元的亚洲电影,《最后告别》在柏林受到了格外关注。为宣传,夏楚包下了柏林电影节场刊,把游冬的脸印在了每一本封面上。游冬一炮而红,去吃个饭,都有人上来用德语问好。虽然不是开幕电影,但《最后告别》获得了本次电影节最高评价,被视为金熊奖大热门。《纽约时报》影评人看完电影后在自己的Facebook账号上激动地表示,这是一部“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应该看一次的电影”。国内知名影评人也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为这部片子真情实感地摇旗呐喊。
  首映当天,夏楚少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电影过后的QA环节,他坦诚这部电影的剧本是父亲夏映之的遗作,当年父亲写完剧本,本打算自己拍摄完成。谁知天不假年,他骤然离世,只余下这部剧本,留给自己的儿子。十五年来,夏楚一直在寻找将剧本拍摄出来的机会,如今这部电影终于上映,想必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传奇导演夏映之,二十三岁那年就拿到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柏林于他而言是福地,他于柏林而言是惊喜。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电影圈一直非常喜欢这位极具天赋、灵气逼人的中国导演,他的早逝令整个欧洲电影界心碎,也令柏林对《最后告别》投注了别样的感情。电影首映当天,本届电影节评审团主席也来到现场,首映礼后,他找到夏楚,亲切地与他拥抱。
  “当年,你父亲站在领奖台上时,我就在台下,刚刚因为出演了我的电影处女作,获得了前来柏林的机会……”
  《最后告别》的剧本里,乐维饰演的陆鸣戏份不多,却是主角成长和转变的关键人物。剪辑时韩松与夏楚商议,保留了乐维拍摄的大部分镜头,使他戏份增多,也使得电影成为标准意义上的双男主电影。这一点乐维一直不知道,他只是演员,不能参与剪辑,夏楚也没跟他提过。首映当天,他在现场看完电影,自己都惊呆了。
  “我……”乐维呆呆地看着身旁的夏楚,半天才道,“是不是因为我们两个……所以你才……”
  夏楚一笑:“我看起来像这么公私不分的人吗?”
  加戏是韩松提的,最终做决定的是最了解剧本的夏楚和最了解电影的韩松。
  至此,二十六岁,常年在偶像剧里打转,号称演技不错,真实情况存疑的流量小生乐维,正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一夜之间,乐维工作量激增。之前大家关注的更多是韩松,电影上映后,他和游冬都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游冬的演技略显生涩,却足够真实,乐维的表演游刃有余,无论剧中人物的行为多么碰触底线,可他总能把握好那个度,叫人一边说恨,一边又恨不起来。
  拍摄,采访,见各国媒体,与影评人座谈……工作多到令人想哭,乐维一天最多赶过七个场,打听下游冬,也不比自己少多少。
  于是这天晚上,赶了巧,众人行程不约而同地空了出来,于是相约到小酒馆喝酒。
  柏林有许多小酒馆,店面不大,座位不多,老板不苟言笑,却不失周到,忙碌到崩溃时到他店里坐坐,喝杯德国啤酒,仿佛又能打起精神应对明天。
  韩松,乐维,游冬,晚上八点半,吧台边,一字排开,举着杯子用力碰了一下。
  一饮而尽。
  “老板,再来三杯。”韩松把钱拍在桌上,用英语道。
  三杯上来,三人没说话,又是碰杯之后,一饮而尽。
  第三轮,乐维脸色不变,韩松面有红晕,游冬已经有些醉了。
  乐维正想着要不要先叫游冬回去,酒馆门开了,夏楚走了进来。